由国际著名大地构造学家、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国达主笔完成的科学论著《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》,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。
这是一部中国地质学家针对当今大地构造理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,以鲜明的理论创新和富于开拓性研究为其特色,提出了新的科学概念并结合亚洲陆海地域予以实证的一部科学论著。
科学理论的发展,既赖于实践检验基础上的继承积累,更有赖于不断地开拓创新。陈国达院士为此汲取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动力大地构造学各自的所长,从其倡导的历史-因果论综合大地构造学的更高层次,建立了壳体(crustobody)的科学新概念,并通过该专著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的实例研究与分析,作出了实证性阐述。
理论上的创新是贯穿该论著的基本学术特色。该专著从岩石圈演化与运动融为一体的这一壳体新概念出发,兼顾全球与地区、洋壳与陆壳、远古与近代、水平与垂向运动、整体与体内运动,把时间与三维空间、构造层与构造系、历史发展与动力联系紧密结合起来,通过亚洲陆海壳体大地构造的范例研究,开创了历史-动力学综合大地构造研究与分析的崭新途径,既有力地推进当今大地构造理论的发展与变革,也为壳体大地构造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奠定了的坚实的基础。
重大科学问题的理论阐述与指导找矿实践密切结合,是该论著独树一帜、理论与实际并重的鲜明特色。该论著运用壳体构造研究的新途径,对亚洲陆海岩石圈地壳演化-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性,作出了诸多方面的专门论述,令人耳目一新,颇受启迪。尤为突出的是,关于“亚洲大陆活化构造(地洼体制)构造单元及其成矿特点”、“东亚陆缘扩张带——一条离散式大陆边缘成因的探讨”的专题论述,充分体现出壳体大地构造理论与找矿实践并重的独特学术研究特色,即主要遵循地壳演化-运动史这一主线,采用壳层结构分析,全面反映研究区壳体大地构造演化运动的完整历史-动力过程,及由其控制的矿床的时间发展规律和空间迁移及分布规律,两个方面同时兼顾。对于前一专题,除对亚洲大陆活化(地洼)构造的空间分布、发生时代和类型发育等特点作出阐明之外,同时还对亚洲活化(地洼)构造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、主要矿种组合、主要矿床类型及其与其他大地构造类型的差别,以及活化(地洼)型成矿作用与多因复成矿床及超大型矿床的关系,作出了全面、系统的论述。对后一专题,则从壳体演化进程的运动特征及地壳性质、壳体构成及其增生扩展过程、陆缘扩张与壳体演化运动的关系,以及陆缘扩张的机因等方面加以论述之外,还对由于东亚陆缘扩张带的形成,遂造就了陆缘海大陆架上广泛分布的内生矿床和其中盆地内的煤炭、油气田,及其大地构造类型、特点及分布规律作出了阐明。因此,不单因对当代全球大地构造中的前沿课题作出历史—动力学的论述,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,更为亚洲大陆及陆缘海域的资源开发与有效利用,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。